学科历史
农业工程学科源于1958年创办的农业机械化本科专业,1993年获批农业机械化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2005年获批农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被评为福建省重点学科,2018年获批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福建省“双一流”高原建设学科。学科的发展得益于与我司农林学科的深度融合,随着1981年我司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博士点获批,在国内率先开展微型水田驱动圆盘犁、茶叶机械等山地农机、园艺机械领域研究,造就了刘文英、张性雄教授等一批老专家。“十一五”期间获“台湾园艺山地生产机械与农业设施引进创新研究”和“台湾乌龙茶新品种、新技术与关键装备合作创新研究”等国家科技支撑子项目,累计经费1400万元。2014年“乌龙茶清洁化自动化精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参与的项目“再生稻高产高效清洁生产关键技术与应用”和“异位发酵床养殖粪污微生物治理工程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别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校光电子农业工程研究中心和现代农业装备及自动化创新团队获批福建省高水平建设经费2400万。学科现有现代农业装备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级平台4个。
学科方向与特色
本学科有四个研究方向:农田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工程、现代物理农业技术与工程、特色作物生产机械化及装备、农业生物质资源利用与新能源工程。
(1)农田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工程
针对我国生态脆弱区水土资源现状,致力于南方红壤生态脆弱区工程修复、水资源高效利用、菌草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应用基础和工程技术研究。重点开展红壤侵蚀阻控理论与技术、红壤生态脆弱区工程修复理论与技术、生态脆弱区菌草种植-生态治理-综合循环利用理论技术与工程实施等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效,为生态脆弱区水土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了具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
(2)现代物理农业技术与工程
将现代物理的光、温、电、磁调控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致力于智能温室、植物工厂、果树与花卉的调控及食品保鲜技术领域的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揭示光照对植物生长、果品质量、花期调控和低温对农产品保鲜过程的影响。重点开展植物光环境调控、果树光照提质、花期光调控和农产品低温保鲜技术的研究,进行农用LED与激光照射和补光领域新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推广,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3)特色作物生产机械化及装备
围绕茶叶、甘蔗、烟草等区域特色作物,开展耕作、种植、收获、加工等环节农机农艺融合的理论研究与装备研发。致力于驱动式圆盘犁、乌龙茶精加工、菌草山地机械化作业及产后加工、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东南烟区烟叶机械化生产等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和应用推广,为区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取得了显著成效,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3项。
(4)农业生物质资源利用与新能源工程
将生物质能源与农业生物质资源化高效利用紧密结合,致力于海藻、能源草及农业废弃物等沼气发酵工艺技术、农业生产系统中温室气体和痕量气体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利用工程等方面的研究。重点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和能源化产业的成套技术及装备研发,培育“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新兴产业,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